题目

教授拿来两根铁棍,让六个学生分别测量并判断它们长度是否相同,要求当场写出结论,不许商议。前三个学生事先已得到教授的提示,他们简单地测量后,都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四个学生反复测量后,看看黑板,又看看教授,最终也写下了“长度不相同”的结论。第五个学生只是拿尺子比画了一下,就写下了同样的结论。第六个学生认真测量几次后,毫不犹豫地写下“长度相同”的结论。教授走过来握住他的手说:“只有你一个人的结论是正确的。”

要求: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铁棍识人

两根铁棍,六人测量,可能出现的结果只有两种:长度相同或不相同。而最终的实际结果是五人说不相同,一个说相同,按照常理判断,正确答案应该是不同,但真实情况去恰恰相反,因为教授的一句话,使得原本测量铁棍的六人,反而被铁棍测量了。

这六个人其实代表了社会中的四种人,如果把他们六个人放到一起讨论问题,则前三个人一定会坚定不移地支持领导的看法;第四个人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一定会问“领导,您看……”;至于第五个人则做事草率,不会有什么深刻的见解;而第六个人一定会举手提问“为什么不……?”,并阐述自己的观点。最终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一定是第六个人所代表的第四种人。

铁棍识人。如果唐太宗拿着这两根铁棍询问众臣孰长孰短,并事先暗示长度不同的情况下,相信只有一人敢于拿过铁棍仔细比对,并真切地回应太宗“它们长度相同”。这个人相信大家应该可以猜到,他就是谏臣魏征。魏征是典型的第四种人,他是帮助唐太宗开创贞观盛世的中坚力量。难怪魏征死后,李世民悲泣道:“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也许他也意识到了,没有魏征这种在铁棍测试中的合格者,大唐江山也会盛世不再。

铁棍识人。如果明代的科举考试中出现了铁棍这个测试,而且主考官拿出四书五经指出上面明确说明两根铁棍长度不等,我想能够得出第六个学生那样的答案的只有李贽一人。在那个人人都张口闭口“子日”的时代,唯独李贽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理性去判断,敢于反对孔子的权威,喊出“吃饭穿衣乃人伦物理”的口号。虽然他最终悲凉地死去,却不知道唤醒了多少已沉睡千年的头脑去重新思考世界。

铁棍识人,识的是有识之士,而不是盲从于权威的愚人,铁棍只有在第四种人面前才会一样长。像魏征、李贽,像梁启超、孙中山,像哥白尼、伽利略,正是他们在自己的时代喊出了“为什么不……”,才使得今天的世界变得如此文明绚丽。

做第四种人,做魏征,做李贽,让我们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铁棍测试,成为第六个学生。


多做几道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

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什么?(6分)

从全文看,“精神的天空”具体指什么?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水平,根本上取决于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我们唯有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才能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从教育的角度立意,请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苏格拉底说:“快乐就是这样的,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培根说:“外在的偶然因素经常影响人的命运,但人的命运主要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要求: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自定立意,自拟题目,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请以“和谐校园”,为话题进行写作,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800字左右。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

该题目相似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