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简述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扫码查看暗号,即可获得解锁答案!

点击获取答案

正确答案:
从商业银行产生到20世纪60年代,资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主导理念。(1分)
资产管理理论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
(1)商业性贷款理论,由亚当·斯密于18世纪提出。(1分)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贷款。(1分)
(2)资产可转换性理论,由莫尔顿于1918年提出。(1分)认为银行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的资产,这类资产具有风险低、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1分)
(3)预期收入理论,由普鲁克诺于1949年提出。(1分)认为银行资产流动性取决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非贷款期限的长短。(1分)


教材章节/页面:11-243

多做几道

论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

下表是对美国某银行资金配置整理后得出的利率敏感资金报告。报告将该银行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按选择的时间间隔进行分类,分析的时间总跨度为1年。假定目前利率敏感性资产的利息收益为10%,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成本为8%;固定利率资产的收益为11%;固定利率负债的成本为9%。如果利率稳定在这个水平上,则银行各个时段的净利息收入状况如表所示。假定利率敏感性资产的利息收益上升到12%,利率敏感性负债的成本上升到10%,以7天为例。求银行各个时段的净利息收入及其利率变化的影响。

已知某商业银行未来一个月将要到期的资产为3169万元,将要到期的负债为3701.3万元,试求利率敏感性缺口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并分析利率变化对其有何影响(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简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

假设某商业银行2009年度末总资产为50亿元,其中现金资产为2亿元,固定资产为6亿元,当年利息收入为3.9亿元,利息支出为2.5亿元,试计算该银行财务比率指标中的银行利差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最新试题

该科目易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