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
筛选结果 共找出1264

   1.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条高速公路施工任务,项目部为抓好成本管理,做了如下事情:    事件1:由合同预算员组织编制施工成本计划,并按照编制成本计划的程序完成成本计划的编制。    事件2:加强对公路项目施工成本的控制,提出成本控制的方法有:    (1)以施工方案控制资源消耗;    (2)运用目标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事件3:在中标的合同工程量清单基础上编制标后预算。    2.问题:    (1)指出事件1中的错误,并改正。补充成本计划编制程序的前三步。    (2)针对事件2,补充完善成本控制的方法。    (3)指出事件3中标后预算中项目预算总成本的组成。

背景材料:某一高速公路第八施工合同段长12km,有一特大跨河桥,施工现场附近有砂石料场,价格低廉。施工用钢材、水泥由业主提供,砂石材料由承包商自行采购,考虑到与附近居民的关系协调,承包商将砂石材料的供应指定给附近的砂石料场,由于附近料场中粗砂含泥量偏高,级配不理想.承包八施工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要求,承包人重新选择砂石材料供应商。问题:(1)承包人将砂石材料供应直接指定给附近砂石料场是否合理?材料采购时承包人可以采取哪些方法选择材料供应商?(2)为保证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和控制成本,承包人在与施工物资供应商签订施工物资采购合同时,采购合同中应明确哪些主要条款?

  1.背景材料:    某高速公路特大桥为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其桥跨布置为70m+4×120m+ 70m,主梁采用箱形截面,墩身为空心墩,墩高50~75m,桥墩采用群桩基础,平均桩长约60m。施工单位为本桥配置了以下主要施工机械和设备:反循环钻机、混凝土高压泵、混凝土搅拌站、塔吊、载人电梯、悬臂式掘进机、架桥机、预应力张拉成套设备、爬模设备、钢模板、钢护筒、挂篮设备。    3号桥墩在施工到40m高度时,作业人员为了方便施工,自己拆除了部分安全防护设施。另有作业人员携带加工好的部分箍筋乘电梯到墩顶施工。    2.问题:    (1)按高处作业的分级要求,该桥3号桥墩施工属于哪一级?患有哪些疾病的人员不适合在本桥墩作业?该桥墩的作业人员应配备哪些个人安全防护设施?    (2)指出3号墩作业人员的错误做法。

 1.背景材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座隧道施工任务,在开工前,进行了如下施工技术交底工作:    事件1:要求技术交底的必须分级进行,其中第一级是项目总工向项目各部门负责人及全体技术人员进行交底。事件2:第一级交底包括:合同文件中规定使用的有关技术规范、监理办法及总工期;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的说明和施工特点以及试验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标准、采用的工艺……    事件3:技术交底的方法主要是以口头交底为主。    2.问题:    (1)针对事件1,项目部的技术交底通常分几级?除了背景所叙述的第一级外,还有哪几级?    (2)补充事件2中第一级交底的内容。    (3)改正事件3的交底方式,并说明技术交底方法的主要要求。

背景材料:施工单位承接了某丘陵区一级公路路基施工任务。施工单位编制了路基施工组织设计,并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了优化,重点优化了施工方案,主要包括施工方法的优化、施工作业组织形式的优化、施工劳动组织的优化。技术人员根据路基横断面计算出土石方的断面方数,经复核后,进行土石方纵向调配。调配时考虑到技术经济条件,尽量在经济合理的范围内移挖作填,使路堑和路堤中土石方数量达到平衡。减少了弃方与借方。全标段路基挖方土质为普通土,平均运距50m的土方有15万m^3平均运距200m的土方有lO万m^3。,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有8万(1)补充施工方案的优化内容。(2)针对平均运距3000m的土方,写出宜配置的挖运施工机械。(3)计算全标段土方的平均运距。(计算结果取整数)

背景材料:菜高速公路施工项目,实行公开招标,以预算价作标底。其中第一合同段(起止桩号K0+000~K10+000)由G公司中标,中标价比标底价下浮15%.合同总价为1.32亿元。该合同段设计图中A区(K0+000~K1+.200)路基需作为软基处理,路基底宽40m,淤泥厚度平均为1.5m,采取清淤回填石碴方案,综合价为40元/m3进场后,经监理、业主、施工三方进行联合调查,发现A区的淤泥平均厚度达到2m,B区(K8+000~K8十200)也存在软基,平均深度达8m。经业主委托,由设计单位确定如下处理方案:A区采取清淤填石碴方案不变.B区采取粉喷桩处理方案。现承包人根据合同有关规定提出,原清淤换填投标单价太低,粉喷桩没有投标报价,要求重新确定单价。问题:(1)A、B区施工前,在合同管理方面按照工程变更的规定应作如何处理?(2)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03版》(合同通用条件)的有关规定.A区路基的清淤换填是否可以重新商定单价?为什么?(3)根据目前公路工程变更定价的惯例第一合同段软基处理单价应如何确定?

背景材料:某高速公路隧道为双线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9+680~zKlO+303,全长623m,右线起讫桩号为YK9+683~YKl0十305,全长622m。隧道净空宽度为10m,净空高度为6.49m,该隧道右线(地质)纵断面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水文、地质概况如下:A段:围岩为中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破碎;属浅埋段。[BQ]一280~330。存在少量裂隙水。B段:围岩为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完整性好。[BQ]=396~440。存在裂隙水,以渗水为主。C段:围岩为中、弱风化灰岩,岩质坚硬,岩体呈块状、破碎状。存在F1断裂破碎带。[BQ]=220~245。以渗水为主,可能产生瞬时涌水。根据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该右线隧道围岩分布有Ⅲ、Ⅳ、V级围岩。为确定YK9+730~YK9+790(B段中前部分)施工方法,承包人对预裂爆破和光面爆破的工艺特点进行了比较(见下表),结合本段的地质特点,决定采用预裂爆破方案施工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开挖断面的宽度,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施工、初次支护采用“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十锚杆”方案。2.问题:(1)改正上表中的错误描述,按“××(方案)的××(比较项目)应为·…··”描述。(2)承包人拟对YK9+790~YK9+974段采用全断面开挖的做法是否合理?结合水文、地质概况及断面说明理由。(3)结合本项目的水文、地质条件,指出该隧道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安全事故。(4)该隧道施工中突然大量涌水时,可以采取哪些辅助施工处理方法?

案例四【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包了跨湖区某大桥的滩地引桥施工。该引桥全长2450m,共44孔。每孔跨径55m。上部结构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跨布置为四跨一联,采用MSS55下行式移动模架施工,每联首跨施工长度为55m+8m,第2、3跨施工长度为55m,末跨施工长度为47m。  事件一:移动模架两主梁通过牛腿支撑托架支撑在桥墩墩柱或承台上,移动系统由两主梁支承(如图4—1、图4—2所示)。首跨施工主要工序为:(1)移动模架安装就位、调试及预压;(2)工序D;(3)底模及支座安装;(4)预拱度设置与模板调整;(5)绑扎底板及腹板钢筋;(6)预应力系统安装;(7)内模就住;(8)顶板钢筋绑扎;(9)工序E;(10)混凝土养护、内模脱模;(11)施加预应力;(12)工序F;(13)落模拆底横;(14)模板纵移。  首跨施工完成后,开始移动模架.移动程序包括:①主粱(横梁)横向内移;②主梁(横粱)横向外移;③主梁(导梁)纵移过孔;④主梁(横梁)及模板系统就住;⑤解拆模板、降下主梁。  事件二:模板安装完毕后,施工单位在浇筑混凝土前,对其平面位置及尺寸、节点联系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了检查。  事件三:箱粱混凝土设计抗压强度为50MPa。施工过程中按规范与试验规程要求对混凝土取样制作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标准试件进行强度评定,试件以同龄期者三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经试验测定。第一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1.5MPa,61.2MPa,第二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5MPa、54.7MPa、57.1MPa,第三组三块试件强度分别为50.1MPa、59.3MPa、68.7MPa。  事件四:上部结构箱梁移动模架法施工中,施工单位采用如下做法:  (1)移动模架作业平台临边护栏用钢管制作,井能承受1000N的可变荷载,上横杆高度为1.2m;  (2)模架在移动过孔时的抗倾覆系数不得小于1.5;  (3)箱粱混凝土抗压强度评定试件采取现场同条件养护;  (4)控制箱粱预应力张拉的混凝土试件采取标准养护。  事件五: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桥粱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要求,施工单位对该桥梁施工进行了总体风险评估,总体风险评估为Ⅲ级,施工过程中对大桥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实行动态管理。【问题】1.写出图4-1、图4-2中构件A、B、c的名称。2.事件一中,写出箱梁施工的主要工序D、E、F的名称,写出首跨施工完成后模架移动的正确顺序(用编号表示)。3.事件二中,对安装完毕的模板还应进行哪些检查?4.分别计算或测定事件三中三组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测定值。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做法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的做法。6.事件五中,是否需要对移动模架法施工进行专项风险评估?为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动态管理,当哪些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需要重新进行风险评估?

背景材料:某路桥公司在菜地承建了一座特大型斜拉桥工程,工程开工前,项目部拟定了有关技术交底的要求如下:(1)技术交底按如下方式进行:1)技术交底应按不同层次、不同要求和不同方式进行,应使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掌握所从事工作的内容、操作方法和技术要求。2)项目经理部的技术交底工作由项目经理组织和主持实施。3)总工负责向班组交底。4)对于分包工程,项目经理部应向分包单位详细地就承包合同中有关技术管理、质量要求、工程监理和竣工验收办法以及合同中规定双方应承担的经济合同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全面交底。(2)技术交底应包含以下内容:1)承包合同中有,合同条款中规定的法律、经济责任和工期;2)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特点、质量要求;3)工程合同技术规范、使用的工法或工艺操作规程;4)材料的特性、技术要求及节约措施;5)季节性施工措施;6)试验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和采用的规程;7)适应工程内容的科研项目、四新项目和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的技术要求问题:(1)作为一名建造师,你认为技术交底的方式中有何不妥之处?请指出,并改正。(2)技术交底的内容是否完善?如不完善,请补充。

案例一【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路基H合同段工程施工,谊区段设计车速l00km/h,平均挖漾19m.路基宽度26m,其中K20+300~K20+520为石质路堑。该区段岩石为石炭系硅质灰岩.岩石较坚硬,多为厚层构造,局部呈薄层状构造,裂隙发育。要求路堑采用钻爆开挖,爆破石渣最大允许直径为30cm,对开挖石渣尽可能提高利用率。施工单位编制的爆破设计方案摘要如下:  (1)边坡采用预裂爆破,路基主体尽量采用深孔爆破,局部采用钢钎炮,烘膛炮等方法。  (2)采用直径8cm的钻头钻孔,利用自行式凿岩机或潜孔钻一次钻到每阶平台设计标高位置。  (3)爆破顺序采用从上至下的分台阶,顺路线方向纵向推进爆破,控制最大爆破深度不超过10m,纵向每40—50m为一个单元,边坡和主体采用微差爆破一次性完成。  (4)边坡预裂爆破孔间距为1m,采用“方格型”布置,按水平方向控制炮杆位置,路基主体内炮孔间距4m,采用“梅花型”布置。  爆破设计方案报主管部门审批时未通过,退回后由施工单位重新修改。  在确定爆破安全距离时,施工单位按《爆破安全规程》中安全距离不小于200m的规定,将安全距离设为200m,并布置警戒线。爆破结束后,未出现安全事故。  K20+300~K20+520段需开挖石方140000m㎡,采用2台装载机(每台作业率720m2/台班)和6台自卸汽车(每台作业率300㎡/台班)配合装运石方,其他机械均配套,将石方调运到两端的填方路段。施工完成后,对路基工程进行了质量检验,其中针对K20+300~K20+520路段,实测了纵断高程、中线偏位、宽度、横坡。【问题】1 指出并改正爆破设计方案中的错误之处。2 施工单位确定爆破安全距离的做法是否恰当?说明理由。3 在不考虑加班的情况下,K20+300~K20+520路段石方调运工作需要多少天?(列式计算)4.K20+300一K20+520段路基施工的质量检验,还应实测哪些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