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招聘的套路到底是什么?
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一个教育从业将近4年的家伙,有幸一直从事的是大学生求职相关的工作,在第三方测评机构做过,在人力资源公司做过,这些经历让我接触到了不少银行考试相关的人,对这个行业有更深的了解。
先说怎么理解银行招聘的核心思想
很简单的就是:“换位思考”,你要站在银行的角度去思考整个的流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是这样,如果你想明白了,很多事情该怎么做,你也就明白了。记住这个思想贯穿始终。
首先咱们先看银行的网申,每年全国大大小小的银行招聘的人数加在一起也就是5万人左右,但是你知道报考的人有多少?100万人次!是人次,不是人数,因为存在一个人报多家银行的情况,这个比例也非常可怕了。竞争很激烈,同时这对银行来说也是喜忧参半,人少了愁,人多了也愁。因为招聘也是需要钱的啊!
银行每年招聘都是有预算的,所以不可能放开了可劲儿招聘,需要有限制条件,当然了这个环节开始整个的招聘就基本上委托给第三方测评机构了,第三方机构在操作的时候也要是先保证优秀的匹配的人才量要充足,然后再进行筛选,核心的原则就是先保量再保质。所以你看到银行招聘的条件并不是那么严格但是很多理论上符合条件的人都没有通过网申,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就在这,就是这些人就是银行这个阶段要的“量” ,所以,记住一句话,符合标准并不等于能通过。
接下来就说一下在筛选的两个环节,因为报名的人太多,实际操作整个招聘的人员又不是很充足,所以筛选环节分为两步,第一步是计算机筛选,当然整个计算机还达不到AI的水平,也就能筛选一个关键词,但是这个是最要命的,如果相关关键词未被筛选出来可能你就在这挂了,关键词都有什么,这一点,你要仔细研读公告,学校、专业、英语水平、身高、等等。总之,公告上这些硬性标准是绝对要注意的。
这里再插一句,一定要仔细看公告,这一点非常重要,我每年高峰期会遇到一堆不看公告,到处问瞎问的学生,要是以这个状态我觉得考银行是没啥希望的。以现在大学生自学、自己筛选信息的能力之低,还不到拼天赋的时候。
网申中客观的信息筛选之后,就是人工筛选,虽然计算机帮助解决了一部分筛选工作,但是剩下的量依旧很大,既然是人工筛选,所以难免会有主观因素在,这阶段核心的理论就是“以貌取人 ”“浮动标准”! 什么意思呢?那么多简历没时间一个个仔细看,首先看的自然是你的照片,长得丑,就可能不要了。所以切记,在银行网申之前,一定要舍得花钱,去一个好的照相馆,拍一张美美的证件照,十分重要。 颜值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银行有木有兴趣了解你的才华和思想,而之后的才华和思想决定了银行会不会一票否决你的颜值。银行终归是个服务行业,形象也是很重要的,各位且行且珍惜。
在基本情况之后,就是很多主观的开放性内容,获奖情况、实习、自我评价、职业规划等等,这些内容上面就会有一句话描述,然后一空白的地方让你自己填,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比如你获奖的价值的直观提现(例如全校的1%,班级只有两个等等),在一些主观问题上不要从网上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改写,是不是自己写的一看就看出来了。需要注意的细节非常多,搞不好,看你不顺眼,你就被刷掉了。这个阶段,综合通过率是35%左右。
接下来说笔试
笔试环节自然通过率是50%,笔试考9大科目,EPI、英语、经济、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管理学、计算机、法律、银行常识等等。
这里面重点讲讲三个很多学生学习的时候的误区,很多人最终没考上银行,本质上不是能力不够而是方向不对。
首先从大块上分银行考试的笔试分为四个部分:性格测试、英语、EPI、综合知识。
性格测试没啥好讲的,这东西可以准备的效果并不好,顺其自然就好。
然后说英语,现在很多学生备考的资料都是由培训机构提供的,别没有官方的指定资料,所以这个点就很重要了,一个在笔试环节占比三分之一的大科目,在很多培训机构资料、课程中便被一带而过!!为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讲不了,本质上是基因不对,绝大部分做银行考试培训的机构都是公考机构拓展的业务,所以没有有英语授课能力,找来的毕业生做老师,一上课,学生站起来和老师对两句口语,然后说句还不如我呢,培训个什么劲啊,然后走了。英语一方面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但是银行考试中的英语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首先他的考试难度是介于四六级之间的难度,之前也用过托业的水平,去年开始有启用了新的英语测评标准,这一点由于内部的原因,我就不方便透露了,具体的整体的趋势是考察中更注重常用实际应用的能力。具体可以私下沟通。具体的实际的学习方法,我也是非相关专业,我在这里就不过多赘述了。
然后说EPI,这个内容也是一直以来被我和我们团队诟病的,这东西学名叫“通用素质能力测评” 所有公考转来的机构都口口声声的叫行测,好吧叫什么不重要,内容上符合也行啊 ,内容上也都是行测。
到底EPI与行测有什么区别呢 ?
首先,出题机构不同
EPI是ATA负责出题;行测是中国心理学会测验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统计测量分会。
然后是,题目来源不同
近五年的银行考试只能提中没有出现过公务员考试真题。
还有就是考题不稳定
EPI近五年考试不太稳定,需要专业老师指导,但是公务员的行测,考情很稳定,可以自己依靠网络资料学习。
最后就是目的不同
EPI是给银行国企以及一些大型企业选拔人才的测评项目,行测是国家公职人员选拔所用的科目。
用人的标准的要求明显有很大差别!!
再说最后一项:综合知识
通过往年的大数据来看经济、金融、会计的考试占比越来越少了,但是很多机构主打的概念还是什么金融名师神马的,尤其是会计,近几年考的非常少,你再看课程表,还是那么多。这就说明了什么?对考情和命题趋势缺乏基本的认知,而是即便有基本的认知,也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研发能力。于是只能拿专业课所谓的“长板”来弥补EPI和英语的“短板”。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坑了一批一批满怀热忱的求职者。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不应再拘泥于经济会计金融。根据近几年命题趋势,反而应该在计算机和法律上多下些功夫。用脑子想想也会明白,法治社会和信息时代,银行这么与时俱进的地方,怎么会招一些法盲或连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都木有的人进去呢?
最后简单说一下银行的面试,因为网申开始能到这个阶段的人没剩多少了,有机会我单独开一个帖子详细说,主要形式无领导,半结构。
大部分银行是两轮面试,第一次无领导,第二次半结构。为什么这么安排,考察更全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一开始讲过了,成本啊亲。无领导小组讨论号称刷人利器,表现不好的时候一个组一个都不要,同样的时间内半结构面一个,无领导十几个,省时间,高效率。
再到半结构,里面最核心的就是,你网申的简历内容,所以,有的人为了过网申,什么都敢写,然后到面试了,来找我,老师能不能帮我过面试,多少钱都行,对不起,做不到,你要知道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诚信的重要性。所以,注意在银行招聘中各个环节个人经历的一致性。
说了这么多,对银行炸品的基本情况做一个梳理,有机会我会单独摘开每一个环节单独写,其实掌握的核心的内在规律,银行考试并没有那么难,方向对了,努力才会有价值。
由于近几年银行考试的情况会变化的很快,以上内容是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